NY∕T 3157-201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规范(农业)
ID: |
BA4744DBE4EB406D002BEAA86C5E9CFC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55 |
页数: |
9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1-12-24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.01,B 20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3157-2017,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规范,Specification for surveillance of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,2017- ↑ 2-22 发布2018 - 06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NY/ T 3157-2017,目U 昌,本标准按照GB/ T 1. 1-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江苏省植保植检站、南京农业大学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 李潇楠、龚伟荣、胡白石、秦萌、胡捷、刘凤权、朱莉、闰硕,I,NY/ T 3157-2017,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规范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[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,病原为Xanthomonas oryzae pv. oryzicola(,Fang et al. )Swings et al. ] 的监测作物、监盟监蓝、监测时期、监测方法和监测报告等,本标准适用于水稻细菌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3 原理,根据该病,害,状,4. 2. 3 发生区,重点监测发生病害,史的地块。监测水稻,4. 3 监测时期,在水稻拔节期至灌浆期进行调查,时间,4. 4 监测方法,4. 4. 1 繁育基地,在水稻生长期按照GB 8371 的规定对水稻种子生产基地进行踏查,调查面积应占水稻种子繁育面,积的50 % 以上。踏查发现疑'似病害的要进行逐块、逐株调查,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历,4. 4.2 未发生区,4. 4. 2. 1 访问调查,向农民、种子经销商、农药经销商、农技人员等询问当地发病史、种子来源、水稻叶片是杏出现病害,NY/ T 3157-2017,症状、用药情况,初步了解病害可能发生地点、时间、危害情况,4. 4. 2. 2 踏查,对访问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可疑发生区和其他有代表性的水稻种植区,在生长期踏查2 次~3 次,观,察田间有无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典型症状。调查面积应占种植面积的30 % 以上,4. 4. 3 发生区,4. 4.3. 1 发生范围监测,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2 种方法(具体方法见4 . 4. 2.1 和4 . 4 . 2. 2) ,监测发生区的范围变化,4.4.3.2 发生动态监测,田间见病后,采取定点调查法,每县(市、区)选5 个调查点,每点随机调查50 穴,调查全部株数,统,计病穴率和病株率。每2 周调查l 次,整个生育期调查4 次。5 病原鉴定\ 5.1 采样,在田间踏查、定点调查中,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典型或疑似症状的叶片时(参见附录A) ,采集样,品,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鉴定。详细记录样品采集地点、时间、采集人、水稻品种、发病面积、危害症状、,种苗来源等,5.2 室内鉴定,按照NY/ T 2287 的规定进行,将实验室检验鉴定结果填人《植物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)) (见附,录B) ,6 监测报告与档案保存,详细记录监测结果,记载调查时间、地点、水稻品种、发生面积、危害程度、种子来源、用药情况等,填,入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调查监测记录表)) (见附录C) 。整理汇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、病原鉴定过程,中的各类信息和资料(包括照片、影像等资料) ,形成监测报告,按要求逐级报送。同时,建立专门监测档,案,妥善保存以备查,2,MF『,Y!T 3157-2017,附录A,(资料性附录),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基本信息,A. l 分类地位,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[Xanthomonas oryzae pv. oryzicola(Fang et al. ) Swings et al. ] 属原核生物,界( Procaryotae) 、薄壁菌门(Gracil icutes) 、假单胞菌科( Pseudomonaceae) 、黄单胞菌属(Xa nthomonas ) 、,稻黄单胞菌(Xanthomonas oryzae)种下的一个致病变种(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) ,在稻属植物上引,起细菌性条斑病(bacterial leaf streak) ,A.2 形态特征,菌体短杆状,大小(0 . 4~0. 6)μmX (1. 1~2. 0) μm; 无芽抱和英膜,菌体外具霜质的胞外多糖包,围,可产生黄色素;单细胞,很少成对,不呈链状;极生鞭毛一根;革兰氏染色阴性,好氧,A.3 生物学特性,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5.C~28.C ,生长温限8.C~38.C 。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开始生长3d 后观察菌落,形态特征。在NA 培养基上,菌落平滑,不透明,有光泽,圆形,凸起,边缘完整;初始为白色,后变为浅黄,色,培养3d 后直径达到1 mm~2 mm . 在NBY 培养基(按照NY/ T 2287 的规定执行)上的菌落形态,为浅黄色, 圆形, 凸起,秸液状,A.4 田间症状特征,整个水稻生育期的叶片均可受害。病菌从水稻叶片气孔或伤口侵入,初期显症为暗绿色水渍状半,透明小斑点,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或黄褐色纤细条斑,宽o. 5 mm~l mm ,长3 mm ~5 mm ,单个病,斑可扩大到宽lmm 、长lO mm 以上。湿度大时,病斑上生出许多细小的串珠状深蜜黄色菌版,干燥后,呈鱼籽状。病斑通常被局限在叶脉之间,对光观察呈半透明状。病情严重时,多个条斑融合、连接在一,起,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黄色斑块,田间远看一片火红色。叶片典型症状、田间发生症状分别见图,A.l 、图A.2 ,图A.l 7,k稻细菌性条斑痕的叶片典型……
……